-
行業新聞
2014-09-15
中國消費全球化肥1/3以上 高肥耗農業模式難持續中國化肥用量大,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在國內外專家看來,放棄化肥既不可能,也不科學,但中國必須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 在9月16~17日舉行的“IFA(中國)化肥可持續發展管理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微博]教授張福鎖對《第 一財經日報》評論稱,中國的糧食生產主要依賴(化肥等產品的)高投入,對環境沒有好處,這種糧食生產方式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消費全球化肥1/3以上 中國是化肥生產和消費大國,化肥的總產量和消費量均占世界1/3以上。過量施用化肥已經成為中國農業的魔咒。 大量使用化肥會導致一系列消極后果。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資局副司長龍文認為,過量使用化肥不但浪費了不可 再生的煤炭、磷礦等能源和資源,同時也加重了國內對硫、鉀的對外依存度。還有,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和江河污染。 2010年,環保部發布《第 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如果用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來衡量污染源比重的話,農業超過工業成為大的污染源。 時任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表示,目前,我國農業源的污染問題相對較嚴重,“由于化肥、農藥和地膜等農業用品普遍使用,水環境遭受污染;此外,農業污染里比較突出的是畜禽養殖業污染問題?!?nbsp; 張福鎖舉例說,農業大量施肥導致全國農田PH值下降0.5個單位,土壤普遍酸化。酸化,首先使得作物生長很差。其次造成病蟲害發生、重金屬超標,造成食品安全問題。 低效使用是病根 化肥用量大的根源在于使用效率低。 我國水稻單產跟日本差不多,但是氮肥用量是日本的三倍、韓國的兩倍。這其中,除了土壤條件差以外,更重要的是肥料不合理使用。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高祥照認為,我國的肥料用量比其他國家多,跟種植制度有關。我國很多經濟作物,由于復種指數高,直接導致肥料用量大。還有,水資源的匱乏,特別是水資源跟農業生產的不相匹配,也造成了肥料的大量浪費。 比如,近些年我國糧食主產區,正從南方向北方轉移。而北方正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更何況在農業生產中,很少考慮水分和養分的相互配套。不合理用水,特別是大水漫灌,造成了大量的化肥的浪費。 提升化肥的使用效率,不論從農業、經濟,還是從環保的角度,都勢在必行。 除了化肥以外,中國農業中灌溉、地膜、農藥等傳統農業要素投入的增速也比糧食產量的增速快得多。 張福鎖認為,我國的糧食完全是靠高投入,對環境沒有特別好處的前提下生產出來的,這種糧食生產方式是不可持續的。 龍文建議,要進一步深化測土配方工作,加快改變農民粗放的施肥觀念,提高農民科學施肥的水平?!罢畱⑼晟频恼咧С煮w系、技術創新體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化肥產銷用的新體系,推進全國范圍內的農資精準服務?!?nbsp; 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正在開發一個養分管理的項目,國際肥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夏洛特·黑貝布蘭德(CharlotteHebebrand)描述,具體是教導農戶如何在正確的時間,按照正確的比例,使用正確的養料。因為,在不同的農業區域中,農作物、土壤的具體特性是不同的。這在擁有眾多小農的中國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如何高 效科學地進行水和化肥的綜合管理,應該是我國肥料利用率進一步提高的關鍵?!备呦檎照f。 (新浪農業)
查看詳情 >
-
行業新聞
2014-09-15
傳統農資經銷商生存空間引發熱議觀點碰撞:傳統經銷商有沒生存空間? 作者:吳言 春節期間,筆者在鄉下走訪,深切感受到農村土地流轉形勢的急迫。以安徽境內一座毗鄰長江的小村為例,數百畝耕地如今不過由5位六旬左右的老農耕種,其中相當數量撂荒。據當地人介紹,年后一位種植大戶將入村,以每畝100元的價格承包該村耕地。當前,耕地集中化已是勢不可擋,農業生產方式正在蘊育大變革。在新形勢下,傳統的分銷商還有沒有生存空間? 甲方經銷商要隨勢而動 就產業鏈而言,農資經銷商是連接工業和農業之間的一條渠道,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了,農資經銷商的角色定位也必須進行調整。如果說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模式對應的是數量龐大、遍及村鄉的農資經銷商,那么規模農業對應的就是以提供產品、技術、管理等為內容的綜合服務商。 一方面,基于耕地的日趨集中和農村勞動力的不斷轉移,農業生產主體的數量未來將大幅減少。對農資經銷商而言,這也就意味著服務對象的萎縮。因此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期內,一些不適應新形勢和缺乏新思路的經銷商將會退出農資流通的舞臺。 一方面,新的農業生產形勢又在蘊育新的發展機遇。在這其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尤為引人矚目。以水稻為例,社會化服務可涵蓋從育秧到機耕、機插、機防、機收全過程,對農資經銷商而言,如果建立類似的服務組織,不僅能夠將產品銷售植入其中,還能通過服務獲得增值效益。 總之,在農業集約化迅猛推進的大形勢下,農資經銷商群體在規模上將會縮減,在業務模式上要向服務商轉型,單純依靠賣產品在未來的市場上將難有立足之地。 乙方萬變不離其宗 無論將來農業生產的組織形式如何轉變,農資經銷商這個群體都不會消失,作為一種社會分工,做產品、做服務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它們之間并不沖突。換言之,隨著規模農業的興起,可以預見,部分傳統經銷商將向服務商轉型,而另一些經銷商將繼續充當農資產品流通商的角色。 化肥產品的運輸、倉儲、分銷同樣需要專 業的企業來運作,這一點是一般的農業技術服務商難以取代的。因此,從產業鏈上而言,未來的農資經銷商不僅不會對營銷、服務大包大攬,而是恰恰相反,流通商將更加專 業,服務和流通的分工將更加細致。當然,由于科技進步,農資分銷的形式和業態有可能發生演變,比如目前正在興起的電子商務就值得關注。 基于此,農資經銷商的轉型路徑其實并不限于做服務一途,通過精耕網絡和品牌化運作,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務質量,做專 業的農資分銷商未嘗不是選擇。 (新浪農業)
查看詳情 >
-
行業新聞
2014-09-15
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困境重重 多道難關需跨越農產品爭相“觸網”面臨四大挑戰 雖然目前國內已經有部分農業合作社等形式,但是超過七成以上的農產品仍由散戶提供 昨日,又有一家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上線。以現貨交易為主的農產品網絡交易平臺上海五鑫農產品交易網上線,與目前多家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一樣,五鑫農產品交易網也想要在尚未真正開發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獲得先機。 然而,截至目前,真正能夠做成功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并不多。業內人士表示,多家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司“前仆后繼”背后,凸顯產業發展困境重重,而農產品電子商務要想成功,尚需跨越四座大山。 農產品電子商務遇冷 五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五鑫電子”)董事長林園告訴《第 一財經日報》,五鑫農產品交易網正式上線之前試運營了一個月,成交額僅4000萬元。按照目前企業收取千分之六中介費來算,僅入賬24萬元中介費,而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為此項目投入了1.56億元,這樣的效益令林園擔憂,雖然當初滿懷信心,但如果持續維持這樣的效益,企業資金很難支撐太久。 跟此前大多數進入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的公司一樣,林園覺得該領域大有可為。目前我國農產品傳統交易渠道復雜、環節繁多,流通成本過高。一直從事農產品批發的林園向記者透露,按照目前的流通渠道,以蔬菜為例,首先由各地收購商向當地農戶或者農業合作社收購,然后加價5%賣給大型農產品產地市場(諸如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等),產地批發商加價18%~20%賣給銷地批發市場,銷地經銷商再加價35%~40%賣給消費者,其間不排除還有更多級經銷商層層加價,蔬菜經過這樣的流通渠道走一圈到達消費者手中時,價格至少比農戶出售時翻了一番。 而通過農產品網絡交易平臺可以省掉大量中間渠道,實現從農業合作社到終端銷售市場。林園預估,通過網絡交易平臺可使農產品價格至少下降30%。 五鑫電子副總經理余建洋表示,這樣做還有優化農產品資源配置、節省農產品物流費用等優點。 然而,在看似很美的藍圖面前,無論是供應商賣家(農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等),還是采購商買家(農產品批發商、經銷商)均有些云里霧里。事實上,截至目前,國內鮮有做大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要做大農產品電子商務,仍有多道難關需跨越。 四大挑戰 擋在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面前的,首先是標準化難題。雖然五鑫電子的模式是現貨交易,但遠在城市另一端的買方并不能獲知賣方產品的優劣,一些批發商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因此,必須將農產品標準化,然而這樣卻有很大難題。相關農業專家告訴記者,雖然電子商務是大趨勢,但是要把農產品標準化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無法標準化就很難實現線上交易。 其次,對于農產品質量管控也是橫亙在農產品交易平臺面前的一大難題,作為食品安全第 一責任人,電子商務平臺必須控制好網上所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一旦平臺做大,企業就必須要投入大量精力保障食品安全。 如何將多而散的農戶以及消費者對接好也是一大難題,雖然目前國內已經有部分農業合作社等形式,但是超過七成以上的農產品仍由散戶提供,而消費市場上末端的消費者也是數量龐大,如何對接好需求兩端是一大難題。 此外,盈利模式也有待探究,余建洋透露,未來公司將終發展成農產品資源優化配置公司,通過收取物流配送費用營利,這又將考驗該公司物流配送以及資源整合能力。而從目前來看,物流是所有電子商務平臺都面臨的一大難題。 (第 一財經日報)
查看詳情 >
-
行業新聞
2014-09-15
農藥劑型新動向懸浮劑成第三大劑型近年來,因為環保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乳油、粉劑等傳統劑型正被逐步淘汰,以懸浮劑和水分散粒劑為代表的環保制劑成了行業的研究和開發重 點。專家建議企業加大這方面的科技創新,充分交流學習,共同推進中國農藥制劑水平的提升。這是記者從8月25在青島召開的第十四屆山東省農藥信息交流會暨第七屆農藥加工技術培訓班上獲得的信息。 據了解,懸浮劑具有避免使用任何溶劑、生物活性高、安全、環保等特點,將帶領未來農藥的發展,目前其也是國內發展快的制劑。截至今年1月16日,懸浮劑登記總數為1922個,約占7.3%,成為國內第三大農藥劑型。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副會長李鐘華表示,中國農藥加工技術近年來取得了較大進步,制劑配方也越來越科學。但不可否認的是,農藥行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乳油等傳統劑型將被逐漸淘汰。未來中國農藥行業應加大科技創新、加強綠色生態農藥的研發與產業化。企業間要加強合作,共享資源,共同推動中國農藥工業發展。 通過多年的努力,中國農藥新劑型已經獲得快速發展。截至2013年年底,農藥產品劑型結構明顯優化,傳統劑型比例逐漸下降,懸浮劑和水分散顆粒劑已經成為主力。未來農藥劑型應向著水基化、顆?;?、省力化、緩釋化、經濟化和精細化方向發展,并以原藥的物理特性、活性物質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方式、防治對象的生物特性、使用技術的要求、使用時氣候環境條件的影響、加工成本及市場競爭力等因素為依據選擇農藥劑型。 目前國內市場上懸浮劑產品良莠不均,有的產品仍存在著物理穩定性較差問題,長期貯存易產生嚴重析水、分層和沉淀,有的甚至發生結塊現象,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懸浮劑在中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未來,長期貯存穩定性和增效作用將是懸浮劑的研發重 點。通過懸浮劑配方設計的分析,選用高質量原藥、合適的表面活性劑和有效的添加劑是可以加工出高品質、穩定的懸浮劑產品。(來源:農資導報)
查看詳情 >
-
行業新聞
2014-06-23
借鑒國外經驗 加快我國農藥發展2014農藥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會暨2014年農藥行業排行榜發布會近日在合肥隆重召開,上海市農藥研究所張一賓教授重 點介紹了國外農藥市場特點對我國農藥行業的影響。 張一賓首先對世界農藥市場和我國市場格局進行了細致的比較:近10年來,世界農藥市場呈螺旋型發展,但近4年出現連續增長,而我國同期農藥產量也在不斷增長,但增幅逐漸減??;從全球主要作物看,大的農藥市場為果樹和蔬菜,以下為大豆、玉米、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甜菜等,而中國大農藥市場為水稻,以下為果樹和蔬菜、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甘蔗等;從農藥應用市場增長情況看,自2009年至2013年,中國農藥應用市場年均增長率在全球位列第八,市場潛力不可小覷。 在談到國外農藥公司開發的品種對我國農藥市場的影響時,張一賓指出,我國農藥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外公司的帶領,包括對三廢處理及對環境的重視、技術的進步、劑型開發等。但國外農藥對我國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如品種結構中絕大多數為國外開發的品種。目前國內使用的品種中,國外非專 利的老品種占優勢,因此我國尚不能稱作“農藥強國”,此外,國外對中國農藥原藥和中間體的采購增加實際上也對我國的環境造成了一定壓力,而高利潤的農藥制劑成品向中國出口,又無形中擠壓了中國的農藥市場。 那么應當如何應對國外農藥對我國的影響呢?張一賓給出了幾條對策:一是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研發水平,二是提升工業化開發能力,三是改變銷售中的混亂狀態,四是形成我國自身的“拳頭產品”,五是明確分工,一致對外,六是著重提升服務質量和人員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我國實現從“農藥大國”向“農藥強國”的轉變。(四川農村日報)
查看詳情 >
-
行業新聞
2014-06-23
生產水平提升,我國農藥出口結構進一步合理化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農藥出口中原藥與制劑所占比重差距拉大,制劑扮演主角。附加值高的農藥制劑產品出口比例日趨提高,說明我國農藥出口結構進一步合理化,也反映了我國農藥制劑生產水平的提升。 據了解,我國農藥出口量占國內總產量半壁江山。2013年,中國農藥產量318.95萬噸,出口162.19萬噸。農藥出口量占農藥產量的50.85%。 據農藥部農藥檢定所張文君處長介紹,近年來隨著農藥工業水平的提高,農藥出口格局出現可喜的變化。其中,顯著的變化體現在農藥制劑在出口中的比重日漸提高,而原藥的比重則越來越小。這在2013年就取得實質性突破。2013年農藥原藥進出口首 次雙減,制劑進出口持續雙增,農藥進出口貿易增長首 次僅由制劑拉動。2013年制劑出口數量和金額分別為99.26萬噸和34.41億美元,增長率高達15.86%和25.47%;占總出口的61.20%和40.37%。原藥出口數量和金額分別為62.92萬噸和50.82億美元,分別下降15.26%和0.75%;占總出口38.80%和59.63%,所占比例分別下降了8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今年第 一季度,農藥貿易延續2013年的勢頭,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據張文君分析,今年農藥出口數量、金額走勢平穩,出口均價上升。一季度農藥出口42.85萬噸,同比下降3.64%;出口金額21.90億美元,同比增長0.18%。 其中制劑扮演主角。一季度制劑出口量27.55萬噸,同比增長2.95%,所占比重升至64.28%;出口金額9.64億美元,同比增長10.37%,所占比重為44.02%。 張文君還分析了農藥出口方面的其他特點。從出口區域看,亞洲、南美洲引 領出口市場,出口量分別達到16.8萬噸和7.76萬噸;而非洲凸顯潛力,出口增長率達到19.9%。從出口種類看,出口除草劑數量、金額仍居榜首,出口量為29.88萬噸,出口金額為13.25億美元;殺蟲劑量價齊升,增長率分別達到8.84%和11.99%。從出口品種看,草甘膦出口數量一馬當先,出口量達到13.33萬噸,所占比重達到31.3%;百草枯出口金額增幅巨大,增長了43.28%。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承宇表示,我國農藥進出口方面變化十分可喜,制劑出口金額同比增長大大超過出口量的增長,這也體現我國農藥工業,特別是制劑生產水平的提升。但我國農藥制劑生產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農藥企業在國際市場創立自主品牌方面仍有很大潛力。(內蒙古商務之窗)
查看詳情 >
-
行業新聞
2014-05-13
新科技:農藥殘留污染可望通過納米技術改觀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利用納米材料與技術提高農藥有效性與安全性的基礎研究”2月24日啟動,傳統化學農藥殘留超標、污染環境等弊端可望通過納米科技得以改觀。 據該項目首 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環發所研究員崔海信介紹,我國是世界第 一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目前常年發生農業病蟲害100余種,每年化學防治面積70億畝次,農藥年使用量達200多萬噸;每年農藥產量超過300萬噸(折原藥),產值2000多億元。農藥成為保障農業安全穩定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但與此同時,低殘毒的制劑比例不高,高附加值農藥仍然依賴進口。表現為,傳統農藥劑型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急待改善:分散性差、沉積性差、生物活性低、降解緩慢,靶標作物利用率不到30%,有害生物受藥量不足0.1%。導致農藥殘留、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生態退化。因此,發展綠色農藥制劑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崔海信強調,納米科技是緩解農藥殘留污染的重要手段。納米材料因其小尺寸、大比表面積、可修飾性,而使納米載藥系統具有水基化以提高分散性、載體包封以增強穩定性、靶向傳輸以提高利用率、可控釋放以延長持效期、催化降解以降低殘留量等優點。 該項目將針對改善難溶性農藥的水基化分散特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改善農藥的葉面附著、滯留與覆蓋性能,提高有效利用率,減少流失;改善農藥對靶標昆蟲的作用方式、蟲體侵入途徑與效率,提高生物活性與毒殺效果;加速農藥殘留物降解過程,改善其環境行為與生物安全性,減少農產品殘留與環境污染。力爭用五年時間,揭示利用納米材料與技術改善農藥劑型功能,提高有效性與安全性的作用機制,突破農藥劑型創制的理論制約瓶頸;建立安全與低成本納米載藥系統的制備方法,發展綠色納米農藥新劑型設計模式,推動我國綠色農藥產業發展,緩解農藥食品殘留與環境污染。 (中國農化網)
查看詳情 >
-
行業新聞
2014-01-02
現代農藥已進入綠色農藥時代 植物源農藥需求增長近幾年,隨著環保觀念的深入人心,污染小的綠色農藥漸漸成為主流,不少污染嚴重、環保數據不合格的企業將失去市場。 今年以來,植物源農藥的需求有迅速增長的趨勢。2015年全國農藥需求量將增加到168萬噸,“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率為5.6%,這為農藥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農業部提出了綠色防控的植保理念,為生物農藥開辟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尤其為植物源農藥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力。植物源農藥未來的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在需求量和農藥價格上將會再上一個新臺階。今后企業應更關注這一領域,為企業發展注入后勁。 現代農藥已經進入超效率、低用量、無公害的綠色農藥時代,新的種植形態和生態理念對農藥發展及其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大眾關注的熱點,企業要加快研發推廣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等生物農藥以及低毒低殘留農藥,滿足病蟲害無害化的防控需要。同時要更加注重環保,多研發推廣選擇性強、生態友好型、環境友好型的農藥,以更好地滿足綠色田園和生態文明的需要。 當下農村勞動力緊缺,農業生產急需研發推廣用量低、防效高的農藥以及適用于大中型植保機械和飛機航化作業的新制劑、新劑型,以便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促進規?;N植和經營,在病蟲害突發、重發時能迅速控制危害。同時為方便農民使用,應加大力度研發推廣適于不同作物、不同區域、不同環境使用的片劑、顆粒劑等新劑型,以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此外,農藥企業還需要注重農藥生產的多樣化需求,滿足蔬菜水果等各種經濟作物和小作物防病治蟲的需要。 我國應加大研發力度,以創新為引擎共同推進農藥行業健康發展。同時在國家政策及資金的支持下,瞄準國際高水平,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品,不斷創新,研發與創制生物農藥品種,從而切實提高農藥企業競爭力。(中商情報網)
查看詳情 >
-
行業新聞
2014-01-02
臺灣地區擬增修訂170種農藥的殘留限量標準2013年12月27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發布公告,預告修正“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第三條之附表一草案,60天內接收公眾意見或建議。此次增修訂了170種農藥在256種作物類別的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 2013年12月27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發布部授食字第1021350966號公告,預告修正“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第三條之附表一草案,60天內接收公眾意見或建議。此次增修訂了170種農藥在256種作物類別的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修正要點如下: 1.增修訂農藥「二?四地」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2.農藥「阿巴汀」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3.農藥「毆殺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4.農藥「亞滅培」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5.農藥「拉草」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6.農藥「亞烈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7.農藥「亞托敏」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8.農藥「免敵克」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9.農藥「倍尼芬」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0.農藥「免速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1.農藥「本達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2.農藥「布生」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3.農藥「必芬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4.農藥「畢芬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5.農藥「比多農」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6.農藥「白克列」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7.農藥「新殺螨」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8.農藥「布瑞莫」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9.農藥「丁基拉草」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20.農藥「布嘉信」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21.農藥「比達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22.農藥「蓋普丹」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23.農藥「貝芬替」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24.農藥「加普胺」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25.農藥「螨離丹」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26.農藥「克安勃」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27.農藥「克凡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28.農藥「克福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29.農藥「四氯異苯腈」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30.農藥「陶斯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31.農藥「甲基陶斯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32.農藥「西速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33.農藥「克芬螨」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34.農藥「可滅蹤」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35.農藥「可尼丁」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36.農藥「賽座滅」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37.農藥「環磺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38.農藥「賽芬螨」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39.農藥「賽扶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40.農藥「賽洛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41.農藥「克絕」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42.農藥「賽滅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43.農藥「環克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44.農藥「賽普洛」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45.農藥「第滅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46.農藥「益發靈」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47.農藥「大克爛」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48.農藥「待克利」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49.農藥「二福隆」在結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50.農藥「汰草滅」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51.農藥「達滅芬」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52.農藥「撻乃安」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53.農藥「大芬滅」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54.農藥「護粒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55.農藥「依普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56.農藥「依瑞莫」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57.農藥「依殺螨」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58.農藥「凡殺同」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59.農藥「芬滅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60.農藥「芬瑞莫」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61.農藥「芬殺螨」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62.農藥「芬克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63.農藥「撲滅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64.農藥「丁基滅必虱」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65.農藥「芬諾克」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66.農藥「芬普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67.農藥「芬普?!乖谙阈林参锛捌渌荼局参?干)、茶類、其它; 68.農藥「芬普螨」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69.農藥「芬殺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70.農藥「芬化利」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71.農藥「芬普尼」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72.農藥「伏速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73.農藥「氟尼胺」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74.農藥「伏寄普」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75.農藥「護賽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76.農藥「護汰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77.農藥「氟芬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78.農藥「氟比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79.農藥「福多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80.農藥「護汰芬」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81.農藥「?;乖谙阈林参锛捌渌荼局参?干); 82.農藥「熱必斯」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83.農藥「合芬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84.農藥「飛達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85.農藥「菲克利」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86.農藥「六伏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87.農藥「菲殺凈」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88.農藥「合賽多」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89.農藥「易胺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90.農藥「益達胺」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91.農藥「因得克」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92.農藥「丙基喜樂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93.農藥「依普同」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94.農藥「亞芬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95.農藥「亞賜圃」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96.農藥「加福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97.農藥「克收欣」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98.農藥「祿芬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99.農藥「馬拉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00.農藥「滅芬草」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01.農藥「滅普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02.農藥「美氟綜」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103.農藥「滅特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04.農藥「滅賜克」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05.農藥「滅芬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106.農藥「莫多草」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07.農藥「治滅虱」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08.農藥「滅必凈」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09.農藥「稻得壯」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10.農藥「亞素靈」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11.農藥「邁克尼」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12.農藥「滅落脫」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13.農藥「尼瑞莫」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14.農藥「樂滅草」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15.農藥「毆殺斯」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16.農藥「毆殺滅」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17.農藥「嘉保信」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18.農藥「復祿芬」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19.農藥「巴克素」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20.農藥「甲基巴拉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21.農藥「平克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22.農藥「賓克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23.農藥「施得圃」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24.農藥「百滅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125.農藥「賽達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26.農藥「益滅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27.農藥「比加普」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28.農藥「亞特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29.農藥「普拉草」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30.農藥「撲克拉」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31.農藥「撲滅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32.農藥「布飛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33.農藥「普拔克」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34.農藥「除草靈」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35.農藥「加護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36.農藥「普克利」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37.農藥「安丹」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38.農藥「派滅凈」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39.農藥「百克敏」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140.農藥「白粉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41.農藥「必芬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142.農藥「比芬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43.農藥「百利普芬」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44.農藥「百快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45.農藥「快諾芬」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46.農藥「快伏草」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47.農藥「賜派芬」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148.農藥「得克利」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49.農藥「得芬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50.農藥「得芬瑞」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151.農藥「得福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52.農藥「得殺草」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53.農藥「四克利」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54.農藥「治滅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55.農藥「腐絕」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56.農藥「賽果培」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57.農藥「賽速安」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58.農藥「殺丹」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59.農藥「硫敵克」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60.農藥「脫芬瑞」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其它; 161.農藥「三泰芬」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62.農藥「三泰隆」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63.農藥「三落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64.農藥「三氯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65.農藥「三氟敏」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66.農藥「賽福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67.農藥「三福林」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68.農藥「賽福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茶類、其它; 169.農藥「繁米松」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 170.農藥「免克寧」在香辛植物及其它草本植物(干)之殘留安全容許量。 (中國農化網)
查看詳情 >
-
行業新聞
2014-01-02
我國農藥再評價登記進展與工作方向我國自1982年建立農藥登記管理制度,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發展和完善的歷史。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國農藥登記產品共有29631個,正式登記產品27784個,臨時登記產品1348個。然而,由于我國現行農藥登記管理制度還未建立常態化農藥退出機制,多數農藥產品僅需按期續展,產品可以無限期生產、使用,很難主動退出。近期在深圳舉行的中國農藥進出口形勢分析及經驗交流會上,農藥檢定所再評價處處長宗伏霖向參會人員介紹了構建中國農藥再評價登記體系的一些設想和工作計劃。 農藥再評價登記是指運用新的科學評價技術和方法,對已批準登記并生產、使用的農藥有效性、安全性和經濟性等方面進行系統重新評價,以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與各項安全標準的需要。建立農藥再評審制度是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加強農藥管理的通行做法。 現有登記產品中大量持續使用,殘留超標、環境蓄積、抗性發展等問題尤其突出;部分登記的產品,各項資料缺失,且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安全性評價;已登記農藥產品在生產使用中暴露出的問題,給農業生產、農藥市場監管帶來巨大壓力,也給農藥安全管理埋下巨大風險隱患。 再評價登記的物質基礎 我國常年生產、使用的大宗農藥品種300多個,年使用量在50萬噸,全年生產量300萬噸以上,出口數量達到160萬噸。因此,現有農藥產量完全能夠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作為全球第 一大農藥生產、使用和出口大國,對已登記的農藥進行更加嚴格、安全的管理,不僅對我國農業生產、糧食安全沒有不利影響,而且能大大減少農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環境的負面壓力。 再評價登記的技術支持 我國1982年實行農藥登記制度,登記資料要求進行了3次修改,增加并提高了與食品和環境安全等方面相關的毒理學、環境、殘留等方面的評價標準和技術指標。同時,作為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CCPR)主席國,我國參與了國際農藥殘留標準制定,跟蹤國際農藥殘留變化動態,熟悉了農藥殘留標準體系。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農藥全球聯合評審,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開展了雙邊和多遍農藥登記合作,提升了農藥風險評估技術水平。 再評價登記的法規支持 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強化了登記后農藥有效性和安全性監測與評價。使相應農藥登記證的撤銷和變更有法可依。 此外,全球已有多個國家已經開展并制定了農藥再登記的管理和制度要求,為我國提供了借鑒經驗。美國、歐盟、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等都根據本國農藥管理情況,制定了相關制度要求,在保障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淘汰落后農藥品種、產品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具體目標 通過對生產上多年使用的登記產品進行系統再評價,淘汰一批安全風險高、效果、效益差的品種、產品,確保農業、林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生態環境、人畜安全。計劃于2014-2016年,每年選擇10-20個登記時間長、用量較大的品種開展再登記評價。并充分發揮現有技術儲備優勢,將風險分析控制、作物群組化管理理念引入再評價登記管理工作中,引導申請企業轉變登記管理理念和行為。同時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農藥再評價登記工作規范。 未來重 點工作 首先收集美國、歐盟等國家再登記工作相關內容,了解其在再評價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式。系統梳理我國已登記品種情況,結合我國國情,在農藥管理辦法中完善農藥再評價登記政策規定。 其次,啟動我國農藥安全事故監測運行工作,組織開展已登記農藥的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跟蹤監測;運用網上平臺開展農藥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 根據我國農藥品種登記情況,擬定已登記農藥品種常規再評價進程規劃,根據日常安全性監測、評委會意見,開展潛在風險品種預警、再評價啟動工作。 農業部還將開展臨時、正式登記評審委員會提出的潛在風險農藥品種情況匯總工作。提出需要關注或存在風險的品種、產品,做好監測,并提出相關品種管理建議。(中國農藥網)
查看詳情 >
-
行業新聞
2013-12-09
糧產十連增背后:資源環境難以承載三農直通車綜合報道: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13年中國糧食產量突破6億噸大關,連續第十年實現增產。 中 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將糧食增產的主要原因歸結為科技,其表示,近年來糧食年年增產,主要原因是依靠科技,單產提高起了80%以上的作用。 就在一個多月前,國務院發布《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建成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8億畝,畝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農業部了解到,為提升稻谷產量,農業部在今年年中啟動了一項名為“中國千公斤超級稻攻關計劃”的項目。該項目由袁隆平院士牽頭,計劃用五年到八年時間,培育出具備畝產1000公斤以上產量潛力的超級稻新品種。 然而,科技和高標準農田的背后又是什么? 環保部生態司一位人士表示,中國南方農作物的復種指數很高,基本上靠化肥來支撐,而化肥施用后只有35%的部分有效,剩下的65%都變為了污染物,留在了環境當中。 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已經造成農業大面積的面源污染,近期不斷爆出的“毒大米”、“毒生姜”等農作物食品安全事件也讓人們對此憂心忡忡。 除此之外,中 央為了調動各地積極性,各地為了完成糧食增產指標,都有竭澤而漁的趨勢,不斷把一些不適合種植主糧的地塊改種主糧。 中 央政府早在2005年就出臺了針對產糧大縣的獎勵政策。其獎勵標準是按糧食商品量、產量、播種面積進行評定。在此政策背景下,各產糧大區紛紛進行種植轉型,這一現象在東北尤為普遍。 農業部一份報告稱:“因此,黑龍江部分縣市為得到獎勵,積極推動大豆(4421,0.00,0.00%)改種玉米(2368,5.00,0.21%)。以玉米產量850斤/畝、大豆產量250斤/畝計算,一畝地即可增產600斤?!?nbsp; 而這種單純追求糧食產量的搞法并沒有完全顧及到當地環境和資源的承受能力。 東北農大大豆工程中心原主任劉忠堂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黑龍江以前怕的是洪災,但是隨著近些年來糧食播種面積不斷擴大,再加上原先種小麥、大豆的旱作耕地都改種水稻這種高耗水的作物,黑龍江已經由一個水資源大省變成水資源稀缺大省。 而由于水稻的單產要遠遠高于大豆和小麥,因此當地政府和農民都樂見這種逐漸改變的種植格局。 有意思的是,糧食十連增的背后,卻是中國糧食進口量的激增。國家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按總額計算,2012年中國糧食貿易總金額為1757.7億美元,其中進口1124.8億美元。貿易逆差為491.9億美元,同比擴大44.2%。 國務院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微博]表示,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國內外糧食有明顯價差,二是國內相關需求猛增。 程國強亦表示,為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中國應重構基于市場導向的種糧利益保護機制。其認為,以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為重 點的糧價支持政策,已經到了亟待調整的重要關口。因此他建議探索實行對糧食市場扭曲較小的差價補貼,穩定價格帶,逐步替代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措施;推行種糧收入保險制度,徹底根除扭曲市場的政策因素等政策建議,或應更快提上決策議事日程。
查看詳情 >
-
行業新聞
2013-12-09
新型肥料營銷呼喚新模式在近日結束的第三屆中國新型肥料營銷高峰論壇上,新型肥料的營銷模式成為與會專家討論的焦點。記者在會上感受到,隨著我國土地流轉加快,以及農民合作社和種田大戶的興起,新型肥料的新一輪營銷周期正在開啟,新技術、新服務正成為當前新型肥料營銷的關鍵支撐。 參會專家認為,我國農村土地加快流轉的大趨勢讓肥料營銷領域機遇和挑戰并存。一方面,土地流轉給現代農資企業減少流通環節、建立便捷的服務體系創造了條件,為農資企業服務轉型提供了機遇;另一方面,隨著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其與經銷商談判的能力逐漸增強,對傳統農資營銷體系構成挑戰。 雜志主編田有國告訴記者:“我國農資流通領域正在發生的變化,要求經銷商從單純的農資分銷商轉型為農資服務商,從農資產品經理轉型為作物技術服務經理。不僅要生產銷售產品,還要集成傳播技術,甚至要能提供配套的一站式服務。不僅是肥料、農藥、種子綜合經營,還需要提供使用便捷的農機具,也就是說要將優質的農資產品施肥、打藥、播種技術嫁接,實現良種良法良肥良藥結合、農技農藝農機的結合,帶動農資銷售?!?nbsp;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吳禮樹表示,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推廣需要科研部門提高應用技術與研發,重視中微量元素的吸收率與針對性特點。針對不同作物、不同地域、不同時期,需要使用不同的用量和方法。其中,生產企業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銷售商需加強綜合技術服務能力。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張承林詳細解讀了液體肥料產業化及加肥站銷售模式。他認為,與固體肥料相比,液體肥料中含有水分,包裝費用高、不宜長距離運輸等問題阻礙了其推廣。加肥站銷售模式可根據當地土壤和作物的營養規律,提供3個配方肥,分別用于起苗、旺盛果實及果樹發育階段。這種模式更加適應我國小農分散生產的現狀,解決了液體肥料不宜長距離運輸等瓶頸,有望極大促進液體肥的發展。記者了解到,由廣東綠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液體肥加肥站系統已經得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技術專 利證書,該系統大幅度減少了倉儲、搬運、包裝及流通環節成本,而且肥料桶可循環使用,安全、環保。 中國農業大學陳清教授提出,產品功能差異化是新型肥料發展的必由之路。他表示,肥料企業要敢于創新,注重產業結構調整,新肥在推廣中要從市場看研發,應通過技術占領市場,而不是用概念忽悠市場。同時應針對作物產量、品質、環保等不同需求,發展和推廣不同類型和層次的肥料。 (中國化肥網)
查看詳情 >